中国历史浩浩荡荡,犹如滚滚长江,又如滔滔黄河,上下五千年,奔流不息,生命不止。
在这浩荡的历史中,总有一些东西始终传承,至今仍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的载体,甚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其中既包括“龙”,也包括“酒”。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因此,中国号称“龙的国度”,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酒被称为中国人的精气神,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民间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之说。
“中国龙”与“中国酒”,它们共同穿越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精彩篇章。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对于这一问题,地处黄淮名酒带核心产区——安徽亳州,曾经位列中国老八大名酒第二名的古井贡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东汉末年,曹操煮酒论英雄
古井贡酒,古称九酝春酒,早在东汉时期就闻名天下。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及其酿造方法《九酝酒法》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上九酝酒法奏》,从而开创了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古井贡酒独特的“贡酒”历史。
曹操一生爱酒,并借酒明志。在《短歌行》中,曹操不仅抒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极具才情的感慨,而且还写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英雄主义情结在字里行间汩汩流淌。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篇章生动传奇:时值春夏之交,曹操与刘备雨中对饮于菜园。酒至半酣,曹操指天外龙挂问刘备是否知道龙的变化。刘备表示“未知其祥”。曹操曰: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然后曹操又问刘备,当世谁可称英雄,在刘备假装不知,含糊其辞地说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之后,曹操借着酒劲,一概否之。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当世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曹操的一番话把同样胸怀大志的刘备吓出了一身汗,手中的筷子也惊落于地。好在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以“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此事轻轻掩饰过去。
曹操与刘备均一生戎马,堪称旷世英雄。他们对饮,斗智斗勇,由酒论龙,由龙论及英雄,并提到了英雄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精彩诠释了“酒”与“龙”的关系:酒可以激发人的英雄情怀,而“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则是“英雄主义”和“精英情结”的符号与象征。
贡酒传承,中国白酒界的活文物
曹操酷爱美酒,其所贡献给汉献帝的家乡美酒自然品质不凡,不然也不足以担当“贡酒”使命。曹操献酒的故事在《齐民要术》和《三国志》中均有详细记载。在《上九酝酒法奏》中曹操说道: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臣得法酿之,常善……今谨上献。奏文的落款为“建安元年,时丙子冬月”。
所谓春酒,即为春季踩曲酿的酒。九酝是指分九次将粮食投入到正在发酵的酒曲中。由此可以判断当时酿酒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用曲发酵,多次投料已与现代白酒的酿制技术接近。不仅如此,曹操在奏章中还提出了对“九酝春酒”的改进方法。他提到如果用“九斛米”,虽可饮,但是酒味苦烈,口感不佳,而如果增为十次投料,则恰到好处。
曹操献酒时已贵为宰相,而且当时兵荒马乱,每天都有无数军机大事需要处理,但是即便如此,他还能对九酝春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案。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以曹操为代表的社会精英阶层的精神追求——除了关注军国大事之外,还特别热爱生活,并懂酒、善酿、好饮、豪迈。
曹操献酒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曹操的家乡亳州,如今人们喜欢把曹操尊为“酒神”。每年九月,古井贡酒都会举行盛大的秋季开酿仪式,并公祭他们心目中的酒神曹操。
古井贡酒传承至今,已经拥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这1800多年的传承中,除了“曹操献酒”之外,古井贡酒还有两次非常著名的贡酒经历。一次是明朝万历年间,亳州人沈鲤,在朝廷担任“阁老”,他曾经像曹操一样,把家乡公兴槽坊所产的“减酒”(即古井贡酒的前身)献给了万历皇帝。另一次献酒发生在晚清时期,亳州人姜桂题任直隶提都兼陆军总检阅等职,曾把家乡的“减酒”进贡给慈禧太后,并得到了太后回赐的“福”字。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古井贡酒第三“进贡”。
难能可贵的是生产“减酒”的公兴槽坊,在经过近500年的不间断使用之后,现在仍然还在酿酒,并且成为了闻名白酒界的酿酒活文物。2013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公兴槽坊为代表的包括“北魏古井、宋代古井,明清窖池群(公兴槽坊)、明清酿酒遗址”在内的古井贡酒四个单体酿酒文物,均名列其中。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也因此成为白酒行业中国家级文物最多、体量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白酒生产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