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景芝情缘,臧克家的儿时记忆
来源:  2015-12-21 07:42 作者:
  儿时景芝酒名扬,
     长辈贪杯我闻香。
     佳酿声高人已老,
     沾唇不禁念故乡。

     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景芝酒写的一首诗,在诗歌界、酒水界影响极大,几乎是老幼皆知。这首诗不仅句句充满了故乡情,而且对景芝酒给予了高度赞美,也正应了景芝酒的特色:典雅醇厚,柔和绵甜,回味悠长……

     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为什么要给景芝酒亲自写诗呢?而今,经过岁月的洗礼,那些记忆有的已经变得模糊。记者通过反复阅读相关的文字记载并辗转北京、济南、潍坊等地采访数人,终于还原了臧老与景芝酒业的这段令人难忘的情缘。

  浓浓的景芝情缘

     记者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牵线搭桥的关键人物——李振。

     1943年前后,李振被中共党组织派遣到高密恢复整顿党组织。解放前的景芝镇,隶属高密、章丘两县管辖,管理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隐瞒身份开展革命工作。李振在景芝一家酒坊以账房先生的身份为掩护,积极拓展党组织布置的任务,恢复中断了2年多的前屯村党支部,发展了10多名党员,培养了50多名骨干分子,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李振对景芝人、景芝酒有了很深的感情。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到1984年,李振已任山东省省委书记。官虽然越做越大,事务更繁忙了,李振对景芝的感情一直没有变,就像那陈年景芝老酒一样,随着岁月的积淀而愈加浓烈。他总想着为景芝做点什么,回报一下曾经帮助过他、支持过他的景芝。

  做点什么呢?有一天,他想到了诸城老乡——著名诗人臧克家,想请他为景芝写副字或一首诗。李振先是给臧老打了个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意思,请他在百忙之余帮这个忙。臧老与李振多年前就相识,虽数年没联系,但情谊深厚,今天听到他浓浓的乡音已感欣喜,等弄明要求后,便欣然应允。为做得更妥当,李振还请臧老的长子——在山东大学教书的臧乐源教授作为联络员,玉成此事。

     据原景芝酒业厂长李福仁回忆,因他是山东大学的毕业生,自然每年都忘不了拜访母校的老师——臧克家的长子臧乐源系山大政治系教授,是他拜访的主要对象之一。1985年的那次拜访,闲谈之间,李福仁突然觉得有些惭愧,说自己本来是学文的,却阴差阳错地当了酒厂厂长。臧乐源听了哈哈大笑……见聊得如此投机,李福仁忽然灵机一动说:“中秋、国庆就要到了,我带了点家乡酒,请您带到北京去,让臧老也尝尝,如可能,请臧老给我们酒厂写几个字,鼓励鼓励。”臧乐源说:“好!”

     臧乐源在回忆文章《父亲臧克家的寿长之道》一文中写道,1984年,由山东省委书记李振提议,请我父亲为家乡的景芝酒写几句话,同时由我转达……

     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这三个人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出,李振提议在先,臧乐源和李福仁为求字的联络员。李振的提议时间应该是1984年,李福仁的求字时间应该是1985年。臧老赠墨宝的时间与景芝酒业得到的时间一致,景芝酒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臧老的题诗,实属机缘巧合。

  唤醒儿时的记忆

     故事有时候就是因为有一点扑朔迷离、捉摸不透,才会更另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藏老是如何写出这首诗的呢?记者通过翻阅臧老的诗集,反复阅读这首绝作,最终还原了创作这首诗的精彩过程。

     1984年秋,接到李振电话后的臧老心情激动。离开老家几十年了,家乡的人、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切纷纷不断地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记得小时候,老家人办理红白喜丧,都喝景芝酒;父亲在家无事小酌时,喝的也是景芝酒。家乡的水,甜美;家乡的景芝酒,醇香;家乡的人,敦厚持久,令人难忘。

     一天夜晚,臧老点燃了一支烟,袅袅的烟圈勾起了他对故乡刻骨铭心的记忆与无限的遐想。其实,臧老在1942年后就戒烟酒了。据他的夫人郑曼回忆,1941年冬,她认识臧克家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常常背靠椅子吐烟圈,看着一个个圆圆的、飘忽不定的小白圈,渐渐地远了,更远了,他的思路也会随之越放越长……这一朵朵烟云,赋予了他无穷的诗情和美妙的幻想。臧克家对家乡的景芝白乾情有独钟,梦绕魂牵。故乡的酒,好,依然是那么香甜,那么醇厚,家乡人真好,那么可亲。臧老决定一定要为家乡的景芝酒写首好诗。

     ……

     夜已深,窗外秋意已浓,寒虫在草丛里歌唱。南飞的大雁在不断地鸣叫着,用乡音呼唤着同伴,继续前行。隔楼的灯光,若明若暗,就像家乡的煤油灯,在吟咏着那些淳朴善良的老家人的人间真情……

     臧老的眼睛湿润了。

     月儿弯弯,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呼唤着远离故土的游子。树叶唰唰作响,像亲人们在窃窃私语。远方的犬吠声,像忠诚守卫母亲的儿子,在和母亲亲切地交谈……这些更勾起了臧老对家乡的眷恋与回忆。

     暮地,诗人猛然站立起来,用颤抖的手提笔急书,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秋收已过,万家康乐。农闲的父亲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下把酒小酌,秋风拂面,柳枝轻摇,他的儿子在一旁相守。虽然儿子还小,不能喝酒,但闻到这浓浓的酒香,也被陶醉了。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啊!

     多年以后,每当臧老回忆起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仍然心情澎湃、情义绵绵、难以释怀。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