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向当朝皇帝贺寿,敬献了“一桶‘姜’山”,因与“一统江山”谐音,而让皇帝哭笑不得。看来,刘墉不仅仅是个执政为民的好公仆,还是一个营销的“策划大师”。
如果说刘墉在“姜”上做文章,那么,在今天的散白酒营销上,却有人在“桶”上出奇招,这一“桶”,还真就把农村的散白酒市场给“统”了。
这个人叫张越森,是黑龙江省淼烨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卖粮又卖酒,卖酒就卖散白酒
提起黑龙江省的双城,酒界无人不知,该地区的若干白酒企业靠“裸瓶酒”差点一“统”国内低档白酒市场。张越森卖粮,对此事也一清二楚。随着粮食价格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粮食市场的利润越来越薄,张越森对做酒产生了兴趣。
他带着双城的裸瓶白酒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才明白,做白酒比卖粮还难。尽管低端白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他也看出了门道,做白酒还是有钱赚的。一招“鲜”吃遍天,嚼别人剩下的馍肯定没劲。
张越森因为收粮而熟悉农村,也知道农村的白酒市场很大。为何不做农村的散白酒市场呢?带着这个想法,他到周围农村转悠了一圈,这回,打定主意了:专做农村市场。
走乡又串屯,卖酒就到农村去
张越森做酒有把握,因为他不打算放弃卖粮。他说,自己有充足的资金和渠道,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其他做散白酒的,他有玉米原料的价格优势。即使粮食紧张了,自己也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虞。
原粮和价格有优势了,张越森开建自己的“酒作坊”,他看得很远,所以投资也大,窖池、烧酒、储酒都是“标准化”的。他说,散白酒要做大市场,必须要有稳定的质量,要有竞争力的价格,要有100%的诚信。
诚信要靠道德来维系,靠法律来制约,但对于农村市场来说,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于是,张越森决定用带锁的“桶”来打造农村散白酒的“诚信”体系。经过测算,他定制了几百个300公斤的带锁不锈钢桶,每个村子和大的屯子投放一个,平均每周来换一次,慢慢的周边农村就让他“桶”起来了。
卖散白酒,也请“明星”来代言
你听说过卖散白酒也请“明星”代言的吗?在张越森这里就有。
他说,做什么都要做品牌,尤其是酒。对于散白酒来说,就更重要了,这里做烧酒的很多,人家的价格比你还便宜,凭什么喝你的散白酒?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越森到同事家中聚会,看到了同事正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的儿子,从其言谈举止中,张越森判定他是未来演艺圈的一颗“星”,当即就请这名大学生做了自己散白酒的形象代言人。
“请形象代言人这不仅仅是实力的象征,也说明了散白酒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里也有文化!”张越森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