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谁稀释了“文化人”命名酒的文化味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7-20 09:02 作者:马千里
    赵本山说:“什么名人啊,不就是个人名嘛!”但“名人”的“人名”确实比一般人的“人名”,有更高的利用价值,以“文化人”命名的白酒是白酒业一大风景。但名人少,酒厂多,人名不够用,产生点纠纷就不奇怪了。
     在白酒行业,“诸葛酿”比“诸葛亮”的名气还大,就是因为官司打得久打得有声势。本来“诸葛亮”作为白酒商标已经被注册,但“诸葛亮”酒做得并不怎么样,其他企业又眼看着不能使用这个品牌,于是搞了个一箭双雕的小把戏。在广东省方言里,这“酿”和“亮”在发音上没什么区别,这“诸葛酿”就是这么出来的擦边球,而“酿”字之巧妙不仅在此,更在于与“酒”的天然联系。所以,我们看到那些“诸葛酿”酒其主导市场都在广东。
     “诸葛酿”之争注定是一片狼藉,没有最终的赢家也不会有输家,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这个不可能正规注册为商标的名字被大家共同使用,而成为真正的“空城计”。
     但无论哪个“诸葛酿”说到底玩的无非仅仅是个名字罢了,这场闹剧中,除了诸葛亮自己把自己当文化人外,厂家才顾不上“文化”。江口醇自己坦言这场马拉松式的官司大大提升了“江口醇诸葛酿”的销量,而襄樊的“诸葛酿”也混迹不错,其他仙诸葛酿、仙乐诸葛酿、金装诸葛酿也都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在这次“诸葛酿”之争中,大家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大智慧,而是投机取巧的小计谋,离“诸葛亮文化”远矣。
     远在安徽蒙城的“庄子酒”倒是大有庄子隐者风范,尽管随着牛群县长跑了好多地儿,毕竟还是默默无闻。但庄子故里何在,说到底还是一大公案。其中河南民权县的说法比较占“正统”地位,而山东冠县、曹县、东明县也各有其“历史根据”,好在这几个地方还没有打“庄子酒”的主意,假如这几个地方真折腾起来,谁也不敢保证还会有“庄子家酒”、“庄子酿”甚至“逍遥醇”之类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战国纷争了,“庄子”也清净不得了。
     还是赵本山的话透着哲理,这些“名人”之争,归根结底还是个低层次的“人名”之争,并没有上升到文化竞争的高度。其实,这些借助名人出场的酒品牌有哪家真的与文化靠谱呢?说到底,这不是品牌命名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暴露出我国白酒品牌经营的层次之低。所谓的文化名人、历史名人酒品牌,无非仅仅借助一个“人名”罢了,其真正的文化内涵远远没有被挖掘和利用。
     然而,这一现象似乎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打着孔子的牌子却一直做“家文化”的孔府家酒,经过几年的折腾,终于打出“儒家文化第一酒”的牌子,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次晚来的回归。在孔府家身侧的孔府宴酒其实早就占据着这一概念,而“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这一当年红极一时的广告词先天的就比孔府家大气而贴切。并且,孔府宴酒企业一直把孔子文化不仅作为酒品牌文化而且还作为企业文化,尽管并不完善和深入,但比孔府家却要更有渊源。而孔府家酒的副品牌,诸如“道德人家”、“和谐圣城”之类命名透着直白。内涵的东西只适合在内涵,说出来,就没内涵了!
     孔府家的“再次”复兴之役,一开战就与老对手孔府宴在文化诉求上撞了车。孔府宴是应战还是默认,恐怕不存在太多的悬念。真正的悬念是,这对儿难兄难弟谁更能在文化内涵上挖掘利用得更好,谁在文化塑造上更是行家里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尹贵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