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科技 > 葡萄酒 > 正文
朝阳酿酒葡萄产业开发可行性研究
来源:  2015-12-21 10:57 作者:

  葡萄酿酒业是具有发展具前景的朝阳产业,为促进辽宁朝阳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真实准确地的的了解国内外酿酒葡萄栽培、和加工现状,综合分析朝阳地区气候、土壤等条件,从而确定朝阳地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这对朝阳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做出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酿酒葡萄发展现状
  
  我国葡萄产业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已进入世界葡萄酒业发展前列,按面积和产量列世界第五位。2007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达490,000hm2(735万亩),其中酿酒葡萄80万亩,产葡萄酒66.5万千升,在全国水果产业中面积居第四位、产量居第五位、效益居第一位。
     
  1.1 国际形势

     
  据国际葡萄酒研究机构(IWSR)统计,2007年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约为2800万千升,葡萄酒消费总量约为2356万千升,产量稍过剩。世界葡萄酒贸易继续呈上升趋势,贸易总量达787万千升,比上年增长3%。
     
  从2008年总体情况来看,尽管销售量有所增加,但世界葡萄酒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并未得到扭转,年过剩量达420多万千升。随着产销逐渐供大于求,全球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进入调整阶段,年增长量平均将低于3%。
     
  1.2 国内形势
     
  与国际葡萄酒业的低速发展相比,国内葡萄酒业的发展势头却十分强劲。葡萄酒产量年增长率均在15%以上,形成了以全汁葡萄酒为主的产品结构,其中干型、半干型葡萄酒已占总量的50%—60%。2008年全国酿酒葡萄面积100余万亩,葡萄酒产量已达69.83万千升,同比增长23.8%,分别是1950年的831倍和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10.9倍;销售收入达到146.8亿元。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0.51升,同比增长15%。
     
  根据我国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7.2万公顷,2015年将达10万公顷。我国葡萄酒产量将达到近80万千升,与澳大利亚相持平,达到世界第七、八位(表1)。

表1

   
     
  目前我国葡萄酒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产品标准已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酿酒技术法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葡萄酒技术规范”,从原料到葡萄酒酿造的生产工艺都规定了必须遵守的内容与要求。又参照OIV葡萄酒指标拟定了“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同时将特种葡萄酒、年份酒、品种酒、产地酒的定义列入标准中。2008年1月1日新国标已经正式实施。
     
  为使我国葡萄酒业可持续发展,很多厂家对于基地建设都高度的重视,国家对葡萄酒产区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先后有一批葡萄产区获得原产地保护,如昌黎产区、烟台产区、贺兰山产区、沙城产区等。
     
  1.2.1国内葡萄酒企业情况
     
  中国现有葡萄酒厂总数在600家左右,但大部分的生产规模较小,年平均生产能力还不足2000千升,年产量在1000千升以下的占70%左右,1000千升—5000千升的企业约占20%(100家),5000千升以上的企业只有10%。
     
  目前,产量过万千升的企业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丰收、通化、新天、云南红、莫高等10家。其中,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是第一集团,其余为第二集团及以下。
     
  现阶段葡萄酒厂商最大利润来自高端酒,而中档酒销量最大,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率长期在11%左右徘徊,高端市场的利润率高达30%—50%,各葡萄酒企业纷纷进军高端市场。未来增长最快将是中高档葡萄酒,高端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对葡萄酒的需求高档酒占到50%,中档酒占40%,而低档酒只占10%。
     
  1.2.2 国内葡萄酒发展潜力及压力
     
  目前,国产葡萄酒在中国的占有率仍在80%左右,国产葡萄酒的价位和口感适合国内消费者,同时有良好畅通的销售渠道,发展前景看好。另外,从国内主要酒类消费量看,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中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5%、9%、5%、1%,因此,葡萄酒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葡萄酒进口国,大城市高收入阶层和年轻白领人群的葡萄酒消费量越来越大。2006年,进口葡萄酒快速增长,达历史新高11.4万千升,是上年的2倍多。2007年进口葡萄酒14.7万千升,增长28.6%。国外葡萄酒的挑战越来越近,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1.2.3 国内酿酒葡萄发展存在的问题
     
  1.2.3.1 葡萄酒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葡萄酒品牌虽多,但产区和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选用的酿造品种如出一辙,赤霞珠遍布全国大小葡萄种植区,使大量葡萄酒品牌从颜色、香气、口感上基本一致,个性化不明显。导致了我国大多数品牌只能在某一个地区拥有立足之地,缺乏市场竞争,更难以进军国际市场。
     
  世界各葡萄酒生产大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品种区域化和酒种区域化布局,并通过立法约束,形成了一系列有充分地域特色的品牌葡萄酒。如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干红、干邑区的白兰地、香槟地区的香槟酒、德国莱茵河流域的干白葡萄酒、奥地利的冰葡萄酒、贵腐酒、西班牙的谐丽酒等。
     
  对比世界先进葡萄酒生产国,我国缺乏对产区自然条件特点、优势及存在问题的细致研究,葡萄生产缺乏科学布局,在发展酿酒葡萄基地方面仍存在一定盲目性。我国地域辽阔,西部气候干旱,日照充足,葡萄一般糖多酸低、果香偏弱,而东部降雨较多,葡萄常常酸多糖少,色泽浅淡、酒香不足,这一重要栽培特点必须通过品种区域化和栽培技术来进行调节。
     
  1.2.3.2 原料葡萄品质需改善
     
  世界著名葡萄酒生产国法国有一句名言:“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国内专家也一致认为:葡萄酒的质量“七分看原料,三分看工艺”。当前我国葡萄酒生产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在生产葡萄酒的原料——葡萄的质量上。
     
  为了实现葡萄酒的高质量,世界各国严格限制葡萄的产量来提高酿酒葡萄的质量,明确规定水肥的合理配比和应用量。我国在现有的产业链条下,果农和企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冲突。果农在利润的驱使下,盲目追求产量,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施肥,从而使葡萄果实表现出有色品种着色不好,浆果含糖量低,风味淡且过酸。个别地区,赤霞珠每亩产量高达5千斤—6千斤,果实糖的含量仅在14%—15%。远低于酿制优质葡萄酒所需的葡萄含糖量,由于糖分不足,发酵时加糖几乎成了一些酒厂的普遍现象,而国际上对葡萄酿酒加糖严格限制,只允许在高纬度产区和特殊的年份添加限量的糖,同时这类酒销售定价明显要低。
  
  2 朝阳地区发展葡萄产业的条件分析
     
  2.1 自然条件优势

     
  朝阳地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2900小时,葡萄成熟期8、9月份日照百分率达60%—66%,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8卡/平方厘米以上,是全省最高的。从热量资源分布来看,朝阳多数地区大于10℃的活动积温3445℃—3720℃(建平北部为2820℃),而且除建平北部外,7、8、9三个月的平均温度为20.9℃—2文章来源华夏酒报1.8℃。
     
  朝阳地区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地面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存在积温“升值”现象,所产葡萄含糖量平均可达18%—19%,比我国平均水平高2%—3%,为酿造优质葡萄酒奠定原料基础。从降雨和分布来看,朝阳地区年降水在445.9mm—509.0mm,夏季(6月—8月)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1.6%,成熟期8、9月平均降水为62.7mm—84.8mm,即采前2个月的水热系数(K值)<1.4(世界葡萄名酒产区共同特点:成熟期K<1.5,降水量<100mm)。因此,朝阳地区是国内优质葡萄酒的最适产地之一。
     
  2.2 效益优势
     
  与其他果树相比,葡萄具有结果早、见效快等优点,一年栽植、二年见果、三年丰产。盛果期按亩产3000斤优质葡萄计算,每斤售价1.5元,亩产值达4500元,扣除生产成本800元,亩纯经济效益达3700元,是种植玉米地7倍—10倍。朝阳地区剩余劳动力充足,适合发展葡萄生产这样劳动力密集型高效农业产业,因此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是朝阳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一条有效途径。
     
  2.3 区位优势
     
  朝阳地区交通条件良好,锦朝高速连接京沈高速,京四高速辽宁段开通,并贯通全市,朝赤高速正在建设中,国道101贯穿全市,铁路、空运也具备较好的优势。到东北各大城市及北京、天津等都非常便利。因此,朝阳地区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区位优势明显。
     
  2.4 制约因素
  
  2.4.1 无霜期短、冬季寒冷

     
  朝阳地区无霜期较短,南部地区153天—163天左右,建平北部仅126天左右,因此发展酿酒葡萄要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慎重选择晚熟品种,发展冰酒要严格选择小气候好的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历史上最低温度达-30℃以下,宜采用抗寒砧木的嫁接苗,提高抗旱能力,确保安全越冬。
     
  2.4.2 发展期短、农民技术水平较低
     
  朝阳地区由于栽培葡萄历史较短,特别是发展新区,农民栽培葡萄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对酒用葡萄的栽培技术缺乏了解和掌握,对栽培葡萄的前景缺乏认识,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2.4.3 资金投入大、农民投入能力低
     
  葡萄与其它果树相比,建园投入较多,除苗木用量多、费用高外,主要为架材投入,每亩地最高投入达3000余元,这对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农民来说,存在投入困难的问题,需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和信贷上予以支持。
  
  3 对朝阳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建议
     
  3.1 正确定位

     
  2010年,我国葡萄酒年产量将达到80万千升,红葡萄酒产量将达60万千升以上,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国外葡萄酒也将对我国葡萄酒市场形成冲击。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国内外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制定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产品定位。根据朝阳地区大多数酒葡萄产地的生态条件,主要适宜生产佐餐型葡萄酒,尤以干红葡萄酒为主,也可发展甜型酒、干白等,重点是在高质量酒种上。从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来看,要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致力于打造品牌,生产个性鲜明的优质酒,争取市场份额,实现酒葡萄基地和葡萄酒企业双赢。
     
  3.2 大力发展名优酿酒葡萄品种
     
  朝阳地区葡萄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是辽宁省最好的葡萄栽培区域。要依据气候条件,进行品种区域化栽培,做到适地适栽。在生育期长的南部地区适量发展赤霞珠,重点发展黑比诺、西拉和梅鹿辄。这几个品种生育期较短,适于朝阳地区气候特点。此外还可以适度发展白葡萄酒用品种,如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和冰葡萄酒品种威代尔。建平北部可发展山葡萄品种左优红、北冰红等。
     
  3.3 实施规范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
     
  规范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是保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朝阳须尽快定制“朝阳地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朝阳地区葡萄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明确发展目标。在实施中强化规范管理,逐步形成葡萄生产区域化、区域良种化、标准化的格局。葡萄酒企业要立足高起点,树立“天、地、人合一”的酿造理念,加强与国外著名酿酒企业的合作,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内品牌,争取早日获得原产地保护。
     
  3.4 推动专业协会建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要提高栽培酿酒葡萄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要克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应推动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建立。通过合作社、协会建立农民和企业的利益共享关系,以订单、股份制等形式使农民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作社、协会约束并规范果农的生产过程,实现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果品质量标准、统一销售葡萄果品。这种做法既可节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对基地建设及稳固发展尤为重要。
     
  3.5 以科技为支撑,全面促进朝阳地区葡萄产业发展
     
  提高葡萄质量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朝阳地区栽培葡萄历史较短,农民的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发展不均衡,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因此加大科技普及力度,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使户户都有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通过葡萄生产协会,使先进实用技术能够及时普及到农户,全面提高果农的整体素质,使得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可能,对朝阳地区葡萄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蒋春光:研究员,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朝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姚中哲: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辽宁天池葡萄酒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