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科技 > 白酒 > 正文
“酒家”李家民:想造仿生智能机器人酿酒
来源:  2015-12-21 10:56 作者:
他一年品酒上万杯,练就了一个特别灵敏的“酒鼻子”
 

中国酿酒大师李家民


中国酿酒大师李家民


李家民品酒


李家民在酿酒工作室带领学生品酒
     华西都市报:酿酒是一门传统的技艺,在别人“吃老本”的时候,李家民却在一个接一个地搞发明,搞多学科的融合,开创了生态酿酒、艺术酿酒等全新学科,现在还在研究“仿生智能机器人酿酒”,希望今后可以让机器人走进车间,去干又苦又累的酿酒工作。现在,他在酿酒领域的发明专利有36个,也是酿酒领域个人发明最多的人。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李家民是微生物学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的丰收者。他创立了酿造艺术学,先后在《色谱》《酿酒科技》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撰有《中国出了个幽雅、舒适、健康型白酒》《走向生态化经营》(合著)等专著5部,主研完成各级科技项目130余项,先后获得德国纽伦堡国际博览会发明金、银、铜奖、中国专利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40余次,发明专利36项,应该说,他是酿酒业个人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人。这样的人,身上一定是有精彩故事的。“自己的‘美学冲动’来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从单一向多种、从多种到多样的规律,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借鉴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李家民

A
酿 酒 发 明
他第一个发明是“逼”出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白酒业处于一个扩张发展阶段,不少酿酒作坊由此开始踏上了名酒之路。然而,酿酒的出酒率不高,成为了很大的瓶颈。

  那个时候,100斤粮食只能酿出4斤左右好酒。想酿出好酒,就需要好的窖泥。如何让新窖泥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变成老窖泥?时任酒厂生技科科长的李家民犯了愁。他们先后面向院校和行业征集了4个窖泥配方,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我们把老窖泥送到一些院校和实验室,化验分析这些老窖泥到底有什么成分,含量是多大。”李家民说,这是一个浩大工程,仅窖泥分析就达567窖次。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之上,对比联想,进行模拟实验,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攻关成功:模拟老窖物系、酶系、菌系特点,成功研究并应用《人工窖泥培养方法》,大大缩短了窖泥老熟周期,打破了“百年老窖出好酒”的神话,因此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奖。

  事实上,李家民的研究是在误解和争议声中开始的。20多年前,当他大胆作出“酿造也是高新技术”的论断时,曾被视之为“学术杂音”。而他却认为,新兴技术由于没有“过去”,就可以大胆地面对未来。

  1992年-1994年间,他在白酒蒸馏过程香味物质的提取、人工窖泥加速老熟、白酒健康功能微生物富集发酵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使他较早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酿酒工程师。


36项酿酒发明的“非常思考”

  迄今为止,李家民共拥有发明专利36件。酿酒是一个传承数千年的古老技艺,也是人们眼中的“传统产业”,获得如此多的发明专利李家民是第一人。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他都把心思放在酿酒这件事情上,时不时地冒出一个新念头:这个运用在酿酒工艺中行吗?一次在南京参加学术研讨会,有位教授讲到了纤维素的汽爆技术,可以把秸秆在短时间内变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家民在会后专门拜访了这位教授,探讨可否把这种技术运用到酿造工艺中。教授说,“这种想法很好,可是设备问题呢?”李家民紧接着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生产设备的厂家。

  从提出采用汽爆方法将淀粉和蛋白质等原料瞬时熟化的创新思路,到《原粮汽爆技术》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历经了四年时间,这在中国酿造技术史、中国节能减排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李家民说,“之前蒸粮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10秒钟左右。”

  一次从实验室出来,天空下着雨,已经连续工作几天的李家民突然脚一滑跌倒在地。挣扎着爬起来,没几步又跌了下去,恰好被人碰见,才把他背回家。一进家门,还没听清妻子的问话,他就倒在长竹椅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才发现右踝骨四周红肿发亮,医院鉴定结果为骨折。医生了解情况后不解地问,你昨晚还睡得着吗?李家民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太困了,好像没觉得痛。”


B
学 科 开 创
在争议中开创了生态酿酒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家民从道家思想中得到启发,率先提出“生态酿酒”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没有得到赞誉,反而被视为“酒中的异杂味”。

  在一次学术会议间隙,李家民与一位食品工程专家在交谈过程中刚提到“生态酿酒”,这个专家马上就说“我去方便方便”,然后从视野中消失了,让人哭笑不得。

  李家民解释说,他的生态酿酒之“道”是:以产前、产中、产后的科学划分为前提,找出各个阶段的技术攻关点,将技术攻关点的成果上升为发明专利,通过发明专利促进生态酿酒全P标准体系的创建,即像做药品一样做食品,像管药品一样管食品,再通过其成果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而今天“循环经济”已是热门词汇。在李家民的呼吁和推动下,生态酿酒从一片荒原嬗变为一块绿洲,生态酿酒学也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2008年10月 ,由他定义的“生态酿酒”被纳入国家标准《白酒工业术语》;2011年,生态酿酒被写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专业必修课《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在他看来,“生态酿酒是酿酒人的责任,生态建筑是建筑人的责任,生态电子是电子人的责任,生态机械是机械人的责任。如果各行各业都以生态为己任,那么人类一定会有一个美好未来”。

酿造艺术学的另一个创意

  痴迷却不拘泥,这让李家民在酿造学科多个分支领域有了突破。

  他喜欢去射洪县城北约20公里处的金华山,坐在古读书台,感悟诗人陈子昂的诗句,感悟道家思想。在青山绿水中,静静遐想酿酒与美学、艺术、计算机等多学科的联系,是否可以有融合的地方。

  李家民说,引导科学家创新的动力,归根到底是美学的冲动。而自己的“美学冲动”来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从单一向多种,从多种到多样的规律,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借鉴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必然导致科学新领域的涌现。

  科学与艺术,犹如“他”和“她”;酒与音乐,天然相连。细细体味“曲酒”一词的远古内涵,深刻感受歌酒同在的壮观场景。2012年12月9日,“酿酒工艺技术与音乐艺术完美融合”课题研讨会举行,开拓了酿酒工艺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还标志着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酿造艺术学的诞生。

  “在酿造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我们会放不同的音乐。”李家民说,酒体设计恰似音符谱曲。根据音乐的七个音符,他主研并创立了七种白酒酿造工艺和“七因”制宜酿酒法。

正在设计仿生智能机器人酿酒

  2011年10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酿酒大师”颁证大会上,李家民获得了“中国酿酒大师”;2012年获中国“当代发明家”称号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2012年一举拿下了德国纽伦堡国际博览会发明金、银、铜三个奖项,而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之创意商展,这是该博览会举办64届以来首次为中国白酒业颁奖。

  “在德国拿奖完全是意外。”李家民说,当时他以为评不上奖,都已经“打道回酒店”了,结果接到团长电话说:“你跑哪里去了?你的发明把三个奖全拿了!”

  为何在酿酒路上不断发明?白酒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厚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包括白酒在内的中国传统产业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千万不能把我们的优势拱手让给别人。李家民以中国瓷器技艺丢失的教训为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连china也丢了,我们还是China吗?”

  据李家民透露,现在他有一个发明正在研究中,而且是智能的前沿领域:2006年他萌发了把机器人运用到酿酒工艺中。偶然看了《华西都市报》关于模拟机器人的文章,立即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现在,他研发的“仿生智能机器人酿酒”项目,已进入实物设计阶段。要知道,酿酒拌料操作工占酿酒用工比例高达70%,而且属于又苦又累的工作,一旦这项发明成功,有望实现智能机器人酿酒。

C
为 师 为 友
与大学教授有个“异地恋”

  与酒结缘,李家民和大学教授罗必良还有一段“异地恋”的趣话。

  罗必良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也是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及农村经济组织等领域颇有建树的社会科学家,曾与李家民等合作撰写《走向生态化经营》一书。1999年下半年,两人因偶然原因相识相交,很快发展成为“鸿雁传书”的亲密朋友。罗必良说,“我们之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那时,家民正研究‘生态酿酒’,恰好生态经济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于是决定进行深度合作。”

  回忆过去,罗必良幽默地说:“那些日子是真正的‘异地恋’,一个在四川,一个在广东。我们的交流方式主要是电话”。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他难忘的事儿。有一天晚上,他们通过手机进行课题探讨,通话时间已经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罗必良感觉手机也发烫了,突然听到一声“哎呀,老弟,我耳朵出血了,我等会儿给你打过来。”

  罗必良想,这一定是手机辐射惹的祸,原本以为今天就此打住了,可一小时后,李家民不顾医生的嘱咐,果真又打电话过来了:“老兄,灵感不能过夜,我的另一只耳朵还好使。”

他先后培养了36名高级品酒师

  在李家民的酒体设计中心,大伙儿习惯叫他“老师”,而不是“李总”。

  “要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研究。现在学术上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不能让这样的风气侵入,否则就会中断我们的学术生命。”李家民科研团队的小陈说,不了解李家民的人会觉得他很严肃,熟悉了之后就觉得其实很随和,甚至你可以当面给他提意见。

  对于非议和批评他的人,李家民就会问自己五个问题:非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可行性论证是否科学?每一个环节是否有差错?下一步如何操作?下一次争论会发生在哪里?只要把这五个问题弄明白,那么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到目前,李家民已培养了36名高级品酒师,上百名酿造高级技师以及若干管理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还为行业培养了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真可谓“春色满园、桃李飘香”。而他自己作为一名酿酒学家,一年品酒多达上万杯,反复地看色、闻香、尝味练就了一个灵敏的“酒鼻子”,远远地就能闻出酒糟、窖泥、曲药的好坏。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