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科技 > 白酒 > 正文
关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几点思考(1)
来源:  2015-12-21 10:52 作者:
  白酒行业是用粮大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代酒界领导和专家为了提高出酒率、节粮降耗,可谓呕心沥血,达到“斤斤计较”的程度。

  粮食是宝中宝,节粮是酿酒行业永恒的主题。

  笔者曾参加轻工业部组织的节粮降耗试点和白酒卫生指标联合调查,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引起业内同行对节粮、节能工作的关注。

  一、节粮工作回顾

  1.1955年,组织了山东烟台试点,总结制定了烟台酿酒操作法,并在全国推广。该法的核心是“低温发酵,定温蒸烧,黄曲加酵母”。

  2.1956年,组织了南京金陵试点,总结推广“清蒸清烧”提高山芋干酒质量的经验,是推广烟台操作法的配套措施。

  3.1957年,组织了河北涿县试点,制定并推广“稳、准、细、净“的操作法,避免了夏季掉排现象的发生。

  4.1958年,组织河南周口试点,总结推广野生原料橡子生产白酒的经验。

  5.1963年,以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为首,在烟台进行“烟台操作法”修订工作,将要点修订为“麸曲、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原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山芋干出酒率(65度)由解放初的50%提高到70%,避免了夏季掉排的发生,成绩卓著。

  二、 轻工部和卫生部组织的白酒甲醇调查

  1.起因和工作概况

  1956年,白酒行业开始采用黑曲霉作糖化剂。黑曲糖化力低,可后续糖化力强 ,出酒率可提高3%—5%,这一成绩有极大的号召力,很快就在许多厂家普及。唯一的问题是甲醇含量高出许多。

  为解决甲醇长期超标的问题,轻工部和卫生部于1965年3月至8月进行联合调查,笔者有幸参加了这项工作。轻工业部主持这一工作的是李惠敏工程师,卫生部由药检所张临夏和小冯同志参加,轻工部还从济南酒精厂借调了黄公明同志。

  调查范围在三省一市进行,有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和安徽省。各省市选一个点为基地,辐射周围地区。北京点设在药检所,采样有北京酿酒厂、大兴、牛栏山酒厂;河北省选天津酿酒厂为点(当时划归河北省)辐射唐山、秦皇岛等厂;山东省以济南酿酒厂为点,触及烟台等厂;安徽省以合肥酒厂为点,采样远至马鞍山酒厂和明光酒厂。

  需要说明的是,采样都是我们亲自到库房或班组进行的。

  2.调查结果归纳

  三省一市共调查30个厂,采集102个样品。

  (1)除北京4个厂采用黄曲外,其他26个厂均采用黑黄混合曲或黑曲作糖化剂。

  (2)采用黄曲的厂家,甲醇平均含量为0.112克/100mL,样品合格率70%,厂子合格率50%。

  (3)采用黄黑曲生产厂家,甲醇平均含量为0.196克/100mL,全部样品超标,无一家厂子合格。

  (4)采用黑曲生产厂家,甲醇含量略高于黄黑曲,平均含量为0.212克/100mL,全部样品超标,无一家厂子合格。

  (5)调查期间,药检所同志还走访了当地卫生防疫站,似乎没有收集到因饮酒影响健康的案例。

  3.调查结果(见下表)
  


  这次调查工作结束了,但两部在认识上未能取得一致,导致无果而终。

  酒界老一代领导和专家,为节粮可谓是“斤斤计较”,但更主要的是认为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1956年南京金陵试点时,检测到两个白兰地样品甲醇含量均在0.4以上,比白酒高出近一倍。为避免节外生枝,葡萄酒专家朱梅先生不愿意公开这一结果。

[1] [2]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