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十三五”酒业产能规划为稳中有进
来源:《华夏酒报》  2021-12-23 10:39 作者:刘保建
放眼全国,产能过剩已是中国宏观经济之痛,钢铁、水泥、玻璃、服装,甚至一些新兴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酿酒行业。白酒行业在未调整前形势一片大好,很多酒企因乐观预期而竞相扩张产能,行业周期来临之后,便面临焦虑的库存压力,企业处于严峻的产能危机之中。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温和复苏,不过,这种复苏还主要集中在名优白酒企业。

中小企业仍面临艰难的考验,而产能过剩的冲击波,又强化了它们的压力。对这些中小企业来说,行业调整期前期未经调研、匆忙上马的白酒工业园,成为了它们的心腹之痛。从去年开始,大多数白酒工业园已被企业紧急叫停。

不过,中国酒业协会统计的2015年白酒产销情况仍非常不乐观:白酒行业目前的产量规模已超过消费量的一倍。

酒业产能危机仍危及行业,我们需要打破以产定量的幻想,适应新常态变化的决心,调整发展战略,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以市场需求定产量,以需求定规模。

产能危机在加剧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最初制定中,行业估计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能达到960万千升。然而,白酒企业产能扩张的速度远超预料,在“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我国白酒产量就高达1025.6万千升,远超“十三五”规划末期的产量。

2015年,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达1563家,真正完成的酿酒总产量是1312.80万千升。与行业“黄金十年”的增长速度对比看,白酒产能扩张过快的局面,在近两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已经基本摒弃了过去依靠盲目扩产增量取胜的思维,但产能仍呈现过剩,全行业仍高度关注去产能、去库存的结构性改革。

当然,这并非白酒一家。2015年,啤酒行业全国规模以上的啤酒企业470家,完成总产量4715.72万千升,同比下降5.06%。产量虽在下滑,但也存在过剩。中国啤酒行业在连续保持世界产量第一的背景下,已至少超过实际消费量的25%,世界年人均饮用啤酒33升,但目前我国年人均消费啤酒34.3升。

酒类消费总量趋于稳定,而消费增速面临自然回落,而未能看到这一形势继续扩产的企业,必然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居民酒类产品消费量目前已达到高点,此后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居民消费量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因此,从酒类消费总量来看,未来酒类需求继续大幅增长的空间有限,市场需求增速将自然回落,企业靠规模化增量的可能继续下降,去产能、去库存的结构性改革尚不可放松。

在国内酒类产能不断扩张,动销不畅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借助“走出去”的出口,有效化解产能危机。

从进出口情况看,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2015年,白酒商品累计出口总额4.49亿美元,同比增长37.21%;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62万千升,同比增长22.56%。啤酒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7.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61%;其中累计出口金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50%;累计进口金额5.75亿美元,同比增长42.50%。

2015年,葡萄酒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23.91亿美元,同比增长52.68%;其中累计出口金额4.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7.16%;累计进口金额19.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76%;黄酒商品累计出口总额2425.50万美元,同比下降3.37%;累计出口数量1.52万千升,同比下降4.30%。

虽然有些酒类出口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白酒和黄酒的出口份额比例还很小,仅占总产量的0.12%和0.95%,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啤酒和葡萄酒虽然出口率增加,进口率增加速度较快,同比增长分别为42.50%和37.76%,进出口额倒挂,贸易逆差明显,但不足以有效去产能。

领军企业的战略?

“去产能化”的呼声甚嚣尘上,但是否就意味着“产能过剩”万恶不赦?

并非如此。

过去的“黄金十年”中,全国各地的白酒企业都扩建产能,扩大基酒的生产储备能力,提高优质酒和高端产品的比例。白酒企业的产能扩张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让很多白酒企业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产能储备能力。因此,理性对待白酒产能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还应该从白酒消费的内外来思考。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已经过了物品短缺的年代,任何行业都面临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而如酒业一样的资源型发展行业中也必然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现代化工业都是高速生产,哪个行业能做到供不大于需呢?

有些企业刻意搞出“饥饿营销”,让消费者永远趋之如鹜,这让很多人士把“限量营销”看成“圣经”。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的绝不是企业产品的“限量”,而是限量背后的强势品牌,一个小品牌即便再限量,恐怕也不会被消费者趋之若鹜。所以,我们能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强势品牌并不受所谓的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有个观点说,支持“产能过剩”的大多是行业内的大企业,有些甚至是“领头羊”,因为,“产能过剩”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是行业领导者们的一种竞争策略。对于名优酒企来说,具备较大实力的它们,如果资金雄厚,品牌强势并不害怕产能过剩。因为白酒这种产品具有特殊性,保质期长,即便是库存的酒也不贬值,而是增值——年份越长越值钱。

白酒产业是个营销手段见长的行业,有人甚至将之称为实践纵深营销最灵活的企业。2015年,一二线白酒领军企业的年报均显现出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恢复。

从中可看到,强势企业还是通过品质、营销的创新,化解了一部分产能危机。

过去3年,白酒业调整使得企业市场销售受阻,但现在很多白酒企业已实现利润“止跌企稳”,可见企业在实践产品结构性改革和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改革上,取得了成效。

过去3年,为提高白酒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白酒领军企业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帮助下,提高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装备,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产品风格创新显著成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在传统浓香清香基础上,芝麻香、药香、小曲清香、米香等特色香型为基酒的复合香型产品日渐增多,包括绵柔型,淡雅型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面向大众消费,白酒企业在婚宴、商务、社交、鉴赏、收藏上,更加地满足消费需求,大众化产品、借助互联网电商等营销创新进一步完善。不过,行业调整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当前行业产能过大的压力没有释放,白酒企业仍需要积极部署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保持稳健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酒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酿酒企业仍需要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重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放在首位,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酿酒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中国酒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对各酒种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所规划。

到2020年,全行业预计实现酿酒总产量8960万千升(含酒精及白、啤、葡、黄、其他酒等,比2015年7370.06万千升增长21.57%,年均复合增长3.98%;销售收入达到12938亿元,比2015年9229.17亿元增长40.19 %,年均复合增长6.99 %;利税2658亿元,比2015年1871.24亿元增长42.04%,年均复合增长7.27%。

从这份总规划的数据上看,中国酒业的“十三五”规划仍然是稳健发展,不求快不求速。

到2020年,白酒行业产量规划为为1580万千升,比2015年1312.8万千升增长20.35 %,年均复合增长3.77%;啤酒行业产量为5400万千升,比2015年4715.72万千升增长14.51%,年均复合增长2.75%;葡萄酒行业产量为160万千升,比2015年114.8万千升增长39.37 %,年均复合增长6.87%;销售收入达到650亿元,比2015年462.64亿元增长40.50%,年均复合增长7.04 %;黄酒行业产量为240万千升,比2015年160万千升增长50.00%,年均复合增长8.45 %。其他酒(果露酒为主)行业产量为80万千升,比2015年50万千升增长60.00%,年均复合增长9.86%。

可见,“十三五”的酒业规划特点是,各酒种生产总量相对稳定、小幅增长,这样的规划,有利于酒业科学管理、提高效率、技术创新、减少消耗、降低成本等,提高价值创造、保持利税总额。而在增长方式上,则追求“销售增长和利税增长超过产量增长”的良性循环,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